顶部logo

品质管理

二月上海展讯精选

2023.12.20 作者: 品质管理

  此次展品完美演绎了西方艺术史上经典艺术流派的绘画作品,堪称一部壮丽的西洋艺术史。从文艺复兴起、历经巴洛克与洛可可、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最后延伸至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以“倡导个性与崇尚人性”、“追求气派与宣泄情感”、“强调理性与抒发浪漫”、“迈向现实与重视色彩”、“革新观念与主张多元”的表现形式诠释了西方艺术500年曲折迂回的发展历史,旨在引导观众透过艺术家的笔触,更深入地探索西洋绘画的奥秘。

  第12届上海双年展以“禹步”(Proregress)为主题。源于中国古代神话的中文标题“禹步”一词,提议了一种面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时所应抱有的积极的姿态和行动,并暗示着寻求新的思维方法的重要性。第12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团队敏锐地看到了“禹步”这一主题对我们理解今天世界的有效性,进而又将其联系到艺术创作的手法,以及主题中所常见的模糊性和矛盾性。将为观众们呈现近70位/组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或崭露头角的当代艺术家们的最新力作。

  “青策计划2018”展览同期,PSA将举办“青策计划”5周年特别展览与活动,通过文献资料、纪录片、出版物等方式,回溯并梳理“青策计划”与青年策展人一同成长的历程,同时向未来的展览策划与艺术语言提出全新的设想。在AI和大数据的时代,展览“有毒”以大胆、新颖与思辨的视角看待“人机共生”的可能性,并重新发现艺术与真实的生活的微妙关系。”展览“林中的树倒下而没有人在”则在全新的世界再度发问感知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通过艺术家的视角重构感知与经验,将个体化的感官与经验拓展至更深层次的美学范畴与社会责任。

  2019年1月11日至3月10日,龙美术馆(西岸馆)特别推出“己亥大吉——馆藏迎春特展”,以迎春纳吉为主题,遴选出20余件作品,分为“春景”、“春节”、“春愿”三个章节,重点展示古元、陈钧德、苏天赐、吴树钧、梁锡鸿、徐悲鸿、吕斯百、颜文樑、罗荃木、段建伟等艺术家饱含年节庆祝、中华民间传统文化主题的馆藏作品,开启新一年的展览。

  2018年11月3日至2019年2月24日,龙美术馆(西岸馆)将举办展览“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法裔美国籍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回顾展。布尔乔亚被认为是20世纪和21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以融合了深层心理暗示和高度形态创造而享有盛名。此次展览将展示艺术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包括1940年代末期的“人物”系列雕塑,90年代的“细胞”系列装置艺术,还有她生命最后十年的以纺织物为创作核心的作品,以及最为宏伟的、纪念碑式的巨型雕塑——蜘蛛“母亲”系列。

  龙美术馆(西岸馆)推出“太古遗音——龙美术馆藏唐宋古琴与文人清趣特展”,重量级馆藏唐宋古琴、清康熙青花十二花神杯等文物将首次与观众见面。

  谢素梅将自己始于意大利与亚洲等不同地缘脉络所做的多年研究成果集结于本此展览。作品除了囊括大量近作与新作,也包含于上海本地制作的装置《藏石II》。相较过去,她的创作明显有了新的方向,像是对于沉思冥想的思考,探讨人类与植物或矿物的关系,或是关注存在的多重形式,以及与过去之间所可能存有的微妙连接等等。

  上海外滩美术馆于2018年11月9日到2019年2月24日举办比利时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消耗”,本次展览由长谷川祐子(Yuko Hasegawa)策划。此次中国首展,展览“消耗”呈现近1300件作品,包括使用影像、油画、素描、手稿和装置等,其中部分作品更是从未向公众展示。

  2018年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能够说是内地首个董其昌大展,将在系统梳理、重新理解董其昌及其时代的书画艺术成就与意义方面有更进一步的突破。展览以上博馆藏为主,同时向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遴选董其昌及相关作品共计154件(组)。展览由“董其昌和他的时代”、“董其昌的艺术成就与超越”及“董其昌的艺术影响和作品辨伪”三个部分组成。

  展览将分为五个展区,依次为“一代枭雄”“荣耀传奇”“浪漫现实”“历史回眸”和“家族荣光”,并加入现场新媒体装置和创意舞台式布景及乐高元素,融入当代艺术家与拿破仑主题相呼应的作品,以冲突、对比、反衬为基调,通过传统文物与当代艺术的并置,在一场跨越时空的宏大对话中呈现与解读拿破仑形象的建构与解构,以及存在于拿破仑自身和其政治、情感、家庭经历中的激情与理性、崇高与荒谬的对立,呈现拿破仑作为一个人格丰富而饱满的人物。

  (重)塑世界:法国国立当代艺术中心(Le Fresnoy)数字艺术创作二十年

  K11 Art Foundation(KAF)与chi K11美术馆荣幸地呈献国际知名德国艺术家卡塔琳娜·格罗斯中国首场个展“呢喃的泥土”。此次展览将划分成五个展区,引领观众沉浸在如迷宫般的空间体验。观众踏进美术馆,迎面而来的是个由建筑材料和土堆组成的人造景观,上面覆盖着五彩的颜料。展览欢迎各位依循格罗斯手持喷枪于展场创作时留下的绘画痕迹,穿梭在五个展区当中。喷绘于不同结构和布料上的纹理图案色彩多样、难以名状,或许会让观众感觉仿佛漫步于熟知世界的边缘,催人反思大都会本质上的诡异之处:永远无法以简单的线条勾勒,永远变幻无常。

  这是一次关于新的艺术生产形态的展览,同时讨论在改变的条件下对艺术的重新接受。展览汇集了10位艺术家的近期作品,其中有虚拟世界的构建,也有信仰问题的探讨,以及权力边界的反思。作为情境的还原者和制造者,这些作品总是期待着观者悉心的聆听和深度的沉浸。以此为入口,艺术家们带领人们不断地出发,越过日常经验的边界,到达重新定义的时间和空间。这些以各种视觉手法创造出来的主体或者“角色”,渴望与观者合而为一,共同经历存在的证明,以及物质和精神的裂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艺术载体被应用于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随着“应用”的开启,灵魂和肉体将迎来重生。

  路易威登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飞行 航行 旅行 —— 路易威登》展览摄影集,以 Olivier Saillard 策划的展览为主题,始自巴黎大皇宫、到日本、再到首尔乃至全球各地,将带领读者全面领略,以其创新设计,使得旅行体验更轻松时尚的品牌魅力。这场展览的展品包括路易威登档藏馆珍藏的物品与文件、向巴黎时尚博物馆加叶拉宫与凡尔赛宫博物馆借来的独特作品,以及严培明与何岸所作的珍贵艺术作品。最后一部分,则借由呈现路易威登工坊精湛的工匠技艺为展览划下句点。

  此次展品完美演绎了西方艺术史上经典艺术流派的绘画作品,堪称一部壮丽的西洋艺术史。从文艺复兴起、历经巴洛克与洛可可、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最后延伸至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以“倡导个性与崇尚人性”、“追求气派与宣泄情感”、“强调理性与抒发浪漫”、“迈向现实与重视色彩”、“革新观念与主张多元”的表现形式诠释了西方艺术500年曲折迂回的发展历史,旨在引导观众透过艺术家的笔触,更深入地探索西洋绘画的奥秘。

  宝龙美术馆于2018年11月8日推出“韩国抽象艺术:金焕基与单色画”群展。此次展览以“韩国抽象艺术”为研究线索,通过郑相和(Chung Chang-Sup)、丁昌燮(Chung Sang-Hwa)、河钟贤(Ha Chong-Hyun)、金焕基(Kim Whanki)、权宁禹(Kwon Young-woo)、李禹焕(Lee U-Fan)、朴栖甫(Park Seo-Bo)七位韩国抽象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的精彩作品,追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韩国单色画运动发起至今的“前世今生”。本次展览将展出七位艺术家的百余件架上作品及李禹焕享誉国际的装置作品,可以称为韩国抽象艺术在中国的规模最大呈现,艺术家将以他们的精彩作品发问东方传统美学哲思与抽象艺术,乃至当下文明发展的碰撞与连结。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全方位地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的提升,中国当代艺术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了其羽翼丰满的关键阶段。这期间,有着诸多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创作和杰出艺术家诞生,此次展览便通过对40位艺术家和他们作品的研究及呈现,勾划从1978年至2018年这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史。本次展览目的是为了唤起更多的人对这四十年艺术史问题的思考。

  艺术项目“我的考古学”是一个观察未来的实验性项目,艺术家中田一志先生邀请世界各地的参与者,以与参与者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艺术品的制作,并尽可能地将作品和他们的记忆进行永久性的保存。参与者将被通过照片或视频进行记录,每件作品的概念也都源自他们个人的经历、想法或记忆。作品的表面还将刻上参与者的姓名、项目的名称、年份以及艺术家的一个问题:“在你的时空里,艺术是为何物?”创作的最后,作品中的一件将被埋藏于大自然当中,埋藏处唯有参与者本人与艺术家知晓。这个艺术项目将成为他们记忆的一部分,并永远地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中……

  在这次展览中,刘建华将源自陶瓷的创作手段在碎玻璃上进行尝试,在未知的领域实验艺术语言的互通性。同时,刘建华有意打破人类对于玻璃这一随处可见的日常物品的既定认知,在玻璃材料上“附着”瑕疵和深色,“打碎”玻璃的透明感。虽然使用玻璃,但艺术家希望观众在作品中“看不到”玻璃,他特别选择用血红色和黑色创作作品《碑》和《黑色的形体》及《呼吸的风景》。当原本晶莹剔透的玻璃被消磨掉光泽,艺术家便实现了呈现玻璃另一面的愿望。

  孙逊与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合作项目将会分为两个部分与观众见面。2018年11月份的展览为该项目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展览上集。在本年度的上集展览中将会以观众相对熟悉的孙逊作品形态进行呈现,即动画影像以及手稿绘画。之后,孙逊会在原有的艺术系统之上,结合目前慢慢的开始的长篇电影项目,进行更大胆的尝试与拓展,从而完成展览下集。

  人工智能交互艺术展“乐山AI水”由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主办,作为展览“水墨经验Ⅱ”的延伸项目,特别邀请艺术家周乐用AI艺术作品展现了“水墨经验”与当下生活的新的可能。“乐山爱水”语出《洛阳伽蓝记》,原指一个人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本次展览以之为题,“山水”指中国山水画,“爱“谐音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摄寻千里:十见天地》聚焦新生代摄影师的新视角。他们的作品中透露着对历史和社会的关注,以及个人、团体和社会的自我意识。通过这一些特质,他们审视着当下,唤起了过去也指示着未来。这些照片启示我们去深度思考我们身处的时代,也表明了理解周遭和远处的世界对于人性是何等重要。《摄寻千里:十见天地》植根于对中国当下年轻一代摄影师的一次广泛调研,并以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往期的优秀展览为基石,如2015年的《颗粒到像素》,2016年的《自然:主观的形态》和2017年的《看看我们!》。《摄寻千里:十见天地》是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主办的一系列关注当代中国日常生活的展览之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将于2019年后半年开幕。

  此次展览汇集了三十位艺术家的作品,以“辅路”这一主题展开对话,引导关注艺术家创作中的探索本身。参展艺术家包括陈晓云、耿建翌、韩锋、胡介鸣、胡柳、黄奎、计文于、李然、李山、梁玥、刘唯艰、刘毅、刘月、陆垒、浦捷、申凡、施勇、石青、孙逊、唐茂宏、王友身、魏光庆、薛松、杨振中、余友涵、张鼎、章清、周铁海、周子曦、朱加。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历程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直至当下。对照时代语境的转变,基于艺术家个体经验的创作虽各有异,但在探索尝试上的从未停滞却并无二致。作为前行道路上的缓冲地带,“辅路”为艺术家的创作演进提供了更为多样的选择与可能。

  和以往的展览不同,Tango此次将漫画融入情境,别出心裁地设计了9个主题空间。九张“漫画扑克”分别制作成9道门,作为各个房间主题的谜面,一如Tango的作品,充满不经意的隐喻。2维漫画与3维空间相结合的再创作带来全方位的浸入式观感,增加了作品的观看层次和内涵。新的维度旨在启发观众发散想象力,不仅因为幽默发笑,也能通过“置身其中”重新思考。

  本次展览主要展出草间弥生的一系列套色木版画,早期综合材料作品以及30幅2011及2012年期间的版画作品。这一批版画基于草间作于2004年左右的一系列小尺寸画作,其中使用了包括丝网印刷,压花及蚀刻等多种版画制作技术。时间跨度超过40年的纸本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我们生活的世界进行的独特且多面的阐述。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无论装置、影像或平面作品,均与互联网和社会化媒体相关。《独白》(Soliloquy,2018年)由来自二手市场的96盏家用灯具和一个特制软件构成。《活装置》(Living Apparatus,2019年)是在两个落地灯灯架上装上了液晶显示屏,屏幕内的图片在快速变化,每一张图片对应着在推特上以“#lit”(点亮)和“#lumen”(流明,光的单位)为标签的图像。《自重影》(Selfghosted,2019年)是一系列光栅印刷作品。

  第二届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微征集”项目:Light, Heat, Power!

  教育基金会“微征集”项目的冠军方案,由青年策展人及研究者王子云策划的展览“Light,Heat,Po

  艾可荣幸呈现奶粉zhou个展《走地狗》。艺术家将展场空间打造为具有其鲜明风格的私人咖啡馆,饱和跳脱的色彩运用、张力十足的直觉性表达,并结合其个人经历创造出虚幻与现实交织的作品和空间,向艺术家本人和观众提供了另一种面对世界的态度与方式。展览将于2018年12月29日开幕并持续至2019年3月3日。

  本次艺术家作品精选展囊括了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温·德尔维(Wim Delvoye)、博纳德·弗瑞茲(Bernard Frize)、汉斯·哈同(Hans Hartung)、约翰·亨德森(John Henderson)、格雷戈尔·希德布兰特(Gregor Hildebrandt)、克拉拉·克莉斯塔洛娃(Klara Kristalova)等16位艺术家的19件作品,媒材由雕塑、绘画到装置,借由金属、木炭、纸、玻璃、磁带等材料,延伸出作品和题材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并与贝浩登(上海)空间产生独特的场域反应,在看似并不相关的作品之间形成或趣味、或深思、或幽默、或隐喻的对话,在互动的情境中展现携带着自然张力的美感。

  “小是美丽”是狮语画廊每年一度的系列主题展览,今年已经是第八季,本次展览囊括多样艺术形态,由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的9位艺术家作品一同营造。展览以“小是美丽”为题,旨在发掘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另一种视角,它同样蕴含着艺术家多元化的艺术表达。

  展览名称Can You hear me?,来自艺术家 2018年最新创作、完全由iPad完成的定格动画系列,是一件向置一切与人类普遍的价值相对立的各种纷争、冲突、矛盾于不顾,对我们诉求即刻答复的作品,这一最新系列通过艺术家个人的Instagram与公众分享。本次展览将通过展出艺术家1969年创作的最早期的和最新创作的全新的定格动画,向大家展现这位女性艺术巨匠持之以恒的实验精神。展品涵盖最能体现艺术家过去五十年间的创作特征的绘画、大型影像装置、定格动画等作品。

  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徐进是中国85新潮及其“85新空间”展览的先驱成员。徐进通过预先确立的景观形式语言, 转置个人和集体经验中的片段,同时探讨现代社会的乌托邦和敌托邦思想之间的观念集合。他对人性失谐所导致的悲剧进行重新定义,并将观者裹挟于某种脆弱感之中,这种脆弱感来自世俗生活本身辐射出的危机气氛。占据画面的巨大荒芜与混沌超越了存在主义的范畴,却强调了所谓文化回归的暴虐本质。他经常提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以此唤起观者对于命运无常及其负担的审视。深刻的批判意识是徐进绘画创作的起点,且逐渐为其开辟出一条连贯的发展脉络。

  本次展览是这位毕业于巴黎美院的欧洲新秀艺术家的亚洲首展。雨果·席德善于使用多元媒介和日常材料来创作,并打破绘画、拼贴和雕塑之间的界限,探讨架上创作的元命题。作品中经常引入工业建筑材料元素,也为画面增添丰富的层次和质感。本次展览展出的全部作品均由艺术家驻地上海两个月进行在地的全新创作。展览“花粉”以蜜蜂传授花粉繁衍生命为隐喻,探讨全球变暖条件下昆虫动物的灭绝而导致物种生态的不平衡状态,希望作品能如“蝴蝶效应”般激发更多人对普世生命的关注。

  上海宝吉祥艺术中心双展:《日本书之画大师井上有一珍藏展》 与《夏沂汾柴烧陶艺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