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logo

安博体育注册手机客户端

盘点!这些顶级科学家来过海大!

  2020年9月30日,以色列晶体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达·约纳特(Ada Yonath)以《下一代环保抗生素》为题作主题讲座。她指出,核糖体是将遗传密码转译为蛋白质的通用细胞结构,因其功能重要,诸多抗生素将细菌核糖体作为开发靶点,通过比较核糖体结构可得出其独特特征,这些特征能为下一代新型疾病特异性抗生素的研发奠定基础。

  2020年10月13日,以色列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以色列科学和人文学院、宗座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齐揩华(Aaron Ciechanover)以《个性化医疗革命——我们能治愈所有的疾病吗?又将付出何种代价?》为题作主题讲座。他强调,“个性化(精准)医疗”的新时代已经来临,这一新时代要求依据病患的分子或生化指标来制定治疗方案,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新时代的相关特征。

  2020年10月27日,德国生物物理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温·内尔(Erwin Neher)以《离子通道在医学和制药学中的发现、功能及作用》为题作主题讲座。他指出,离子通道是主要的药物靶点,离子通道的功能障碍会导致许多遗传疾病的发生,并介绍了离子通道在医学和制药学中的发现、功能及作用等内容。

  2020年11月10日,美籍日裔电子工程学家,蓝光LED发明者,诺贝尔物理学奖、世界能源奖得主中村修二(Nakamura Shūji)以《蓝色LED的发明以及未来的固态照明技术》为题作主题讲座。他向在场师生介绍了蓝色LED的发明,并指出运用蓝紫激光的激光照明属于点光源,进一步揭示其未来将成为新的照明趋势。

  2020年12月1日,世界著名生理学家和生物工程师,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医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得主钱煦(Shu Chien)以《人生与科学》为题作主题讲座。他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在人生旅途和科学领域中面临的挑战等内容,鼓励大家要把握时机,不断学习,作出贡献。

  2020年12月15日,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医学工程系医学工程和电气工程专业终身教授汪立宏(Lihong Wang)以《世界上穿透最深、速度最快的光学相机:光声层析成像和压缩超快摄影》为题作主题讲座。他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光声层析成像(PAT)技术、压缩超快摄影(CUP)技术和后者可被大范围的应用的情况。

  2022年9月5日,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马来西亚国油科技大学校长、海南大学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易卜拉欣·阿卜杜勒·慕达立(Mohamed Ibrahim bin Abdul Mutalib)以《高校在变革世界中的角色转变——以马来西亚国油科技大学为例》为题作主题讲座。他基于自身的高校管理经验,向在场师生分享了高校发展的新趋势、面临挑战以及马来西亚国油科技大学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所采取的发展路径。

  2022年9月8日,国际著名进化神经行为学、化学生态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非洲科学院、芬兰科学与文学学院、欧洲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农林学院院士比尔·汉森(Bill S. Hansson)以《昆虫嗅觉神经生态学的新旧模式——以蝇与蝗虫为例》为题作主题讲座。他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团队利用蝇信息素对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如何创新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飞蝗进行研究从而建立昆虫研究新模型等内容,并揭示了嗅觉编码新原理。

  5月17日,德裔美国神经科学家、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Thomas C.Südhof)以《如何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网络损伤机制:探索药物研发新方法》为题作主题讲座。他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通往诺贝尔奖的学习之路,并基于其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突触、突触的形成及其特点,同时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阐释了制药行业药物研发现状,强调了突触在药物研发中的核心作用。

  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首位获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王中林以《从“0-1”的原创科学到颠覆性技术革命》为题作主题讲座。他围绕“怎么样产生从‘0-1’的原创”“从‘0-1’的原创发明所做的科学贡献”“从化石能源到蓝色能源”等方面,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揭示了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引领在场师生对原创科学、基础研究与技术革命进行深入思考。

  10月12日,原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未来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林建华作题为《隐性知识:被丢失的教育环节》的主题报告,林建华以“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定义与转换”“隐性知识意味着什么?”“大学为何会失去隐性知识的教育?”等内容为切入点,结合自己教育经验和一系列生动的教育案例,深入阐述了现代大学教育面临的困境,分享了自身对未来大学的看法,揭示了“隐性知识决定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创造性思维和行动能力”“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成熟的活动都是教育”等未来大学教育新结论,引发在场师生对大学未来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