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logo

工艺展览

新时代“科技追梦人”丨汪爱英: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并实现成果应用这是科研的乐趣

2024.01.26 作者: 工艺展览

  原创 科技武林门 科技武林门 收录于合集 #百年奋斗路,科技追梦人 80个

  为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省科协今年继续推出新时代“科技追梦人”系列报道,遴选一批长期扎根一线、积极献身科学的优秀科技工作人员,用群众喜欢听、听得进的语言,对他们的生动事迹进行采写,并联合省级专业媒体,通过广播、视频、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全媒体传播,在全社会营造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氛围,再现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听党话、跟党走的生动实践。

  “科技追梦人”宣传活动将常态化、经常化,欢迎全省各级科协、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各高校科协、企业科协推荐选送本单位优秀科技工作人员,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新闻报道、自述文章或图片、视频。本公众号将择优刊发。

  汪爱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属材料技术所所长、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女科技工作人员协会理事。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高层次人才计划,荣获中国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等荣誉称号。

  你见过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氩(Ar)经电离后发出的粉紫色光吗?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碳基薄膜与涂层技术团队实验室,通过一台台真空镀膜设备,随时都能观测到氩等离子体的放电辉光,如梦幻仙境,散发着独特的“氩生命”魅力。

  这些制备涂层材料的镀膜装备,都是汪爱英带领团队自主设计、研制和搭建的,仪器打破国外高端镀膜机核心技术封锁,实现了涂层性能的神奇定制。

  1994年,汪爱英从陕西蒲城考入西北工业大学攻读本科,1998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继续深造。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她赴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在合作导师推荐下前往韩国JNL涂层公司实践,一方面开展涂层材料基础研究,一方面主动参与镀膜设备研制改造。当她主导开发的模具涂层工艺和装备在韩国三星实现转化应用的那一刻,致力于实验成果变成现实产品的科研目标,在她的内心愈见清晰和坚定。

  2006年7月,汪爱英获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正在筹建,“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建所发展理念,与她的科研目标非常契合。经过严格的面试遴选,她于当年12月回国,正式成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一员,从零开始组建碳基薄膜与涂层技术研究团队。

  真空镀膜机是制备涂层的必备仪器,而国外高端镀膜机又有核心技术封锁的难题。汪爱英一边招人建设团队,一边攻坚克难,硬是依靠自主设计、委外加工、自主编程、组装集成,研制和搭建了8套功能互补的特色镀膜装备平台,多次获得中科院装备研制项目资助。

  “学得越多,就越觉得还有更多的知识要去探求;研究得越深入,就越想掌握世界各地的前沿新技术。”汪爱英说。

  加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后,汪爱英带领团队始终致力于表面功能强化防护涂层与应用技术探讨研究,围绕涂层材料基础理论、核心装备、工艺技术、产业应用的研发工作,持续发力,砥砺前行。把科研实验想法转变成现实产品或产业化市场,需要打通科技界与工业界之间的“死亡之谷”,而汪爱英带领团队却迎难而上,助推科研梦变成现实。

  浙江区域五金制造产业发达,表面技术需求广。传统电镀技术因存在大量废水废液废气等污染排放,对环境和身体有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真空镀膜涂层技术与电镀相比优势显著,不仅绿色环保,而且大面积成膜均匀致密,涂层性能易调控,低温基材适用广。为此,汪爱英带领团队,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学会协会、成果对接会等,主动走访企业,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现状,凝练技术需求,推介和寻求先进涂层技术的合作应用。

  2008年11月,汪爱英获悉浙江高鸿集团在手机不锈钢外壳表面耐磨防护与装饰涂层开发方面处于困境,便主动发电邮联系。经过多次深入交流,双方于2009年2月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组建“PVD功能装饰涂层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陆续在涂层材料、装备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形成了系列创新成果。

  科研注重应用,汪爱英始终践行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使命。她带领团队,先后与华为、宁波甬微、威霖、中骏、盾戈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其中,开发的空调压缩机滑片强韧润滑碳基涂层技术,一举打破日本垄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了行业发展,带动经济效益超10亿元。团队与浙大邵逸夫医院合作,攻克国产肿瘤微创治疗射频针需要治疗端高导电、皮肤接触端高绝缘的改性涂层技术,降低了治疗粘连并发症、血气胸发生率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她主持的《金属材料表面强化涂层与功能改性》等研究项目,获得4项成果转化应用,为国家航空、核电、深海等严苛环境用高性能防护涂层材料提供了保障。

  2020年2月,国内新冠疫情肆虐,抗疫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必须长时间佩戴密闭性能好的护目镜,这导致护目镜表面雾化严重,直接影响诊疗操作。为解决医用护目镜起雾问题,汪爱英带领团队五位成员紧急复工,启动了护目镜表面防雾涂层技术攻关。经过多次实验,护目镜片经等离子涂层处理后,连续佩戴六小时防雾效果非常明显,比美国3M商用护目镜半小时防雾时间延长5倍。疫情期间,团队先后向宁波一院、二院等医疗机构捐赠100多副经等离子体防雾处理的护目镜。

  历时十六载,汪爱英带领一支52人的创新青年科研团队,逐渐在国内外表面涂层材料研究领域和技术同行中崭露头角。她负责的《强韧耐磨碳基复合涂层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极端环境金属表面强化涂层与功能改性》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先后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7项,承担国家973课题、两机课题、国家基金、中科院装备研制、卢嘉锡国际创新团队等重点项目20余项。2022年,她获得宁波市“最美科技追梦人”称号。

  作为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所早期就加盟的学科方向负责人,汪爱英带领团队,不仅见证了研究所的快速蒸蒸日上,还先后参与建成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实验室副主任,她全力助推学科方向建设、科研平台搭建、人才骨干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连续两次三年度绩效评价获“优秀”。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创新。“在当今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品质,潜心科研,提高本领,才能立足科研方向,取得核心技术突破并实现成果应用。这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乐趣。”汪爱英说。目前,她和她的团队围绕深海涉海表面强化防护涂层与功能改性的科研魅力梦,正不懈追逐努力。

  原标题:《新时代“科技追梦人”丨汪爱英:攻克核心技术难题并实现成果应用,这是科研的乐趣》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