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展览
永新光学研究报告:掌握核心光学能力显微镜+激光雷达并驾齐驱
(报告出品方/作者:长城证券,侯宾)1.永新光学:深耕显微镜、光学元组件两大业务,主导编制和领跑行业标准企业主要从事光学仪器、光学元件组件和其他光学产品的研发、...
公司主要是做光学仪器、光学元件组件和其他光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主要 产品有光学显微镜、条码扫描仪镜头、平面光学元件、专业成像光学部组件,属于光电 行业的中游光学元件组件和下游光学整机产业,光学显微镜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精密 检测、教学科研等领域,光学元组件产品则在相机、激光雷达、车载镜头、机器视觉、 AR/VR 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光学显微镜产品领域制造业单项冠 军示范企业”,已成为国内光学显微镜行业龙头企业和核心光学元组件细分领域优势企业。
第一阶段:初创时期(1997-2008 年)精密光学起家,初步探索行业经验,公司不断 壮大。公司前身是成立于 1997 年 2 月的宁波永新光学仪器有限公司,1998 年公司研制 出第一代高档生物显微镜,2008 年全资收购江南光学仪器厂,开始集团公司运作,不断 开拓国内外市场。这十年间,公司通过与徕卡、蔡司、摩托罗拉等国际领先企业的持续 合作,积累了资金和技术,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能力,逐步进入发展的快 车道。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时期(2009-2018 年)攻坚核心技术,持续开拓客户资源,影响 力不断增强。近十年来,公司在与世界知名公司合作过程中,在光学元组件与显微镜制 造上积累丰富经验,掌握如光学镀膜技术、小球面镜片加工技术等高端生产制造技术, 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司还曾被徕卡相机、蔡司等知名客户评为优秀供应商,被索尼认定为绿色合作伙伴,在高端光学元件制造上享有较高的业内知名度,公司影响力显著 增强。2018 年,公司成功在上交所上市,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三阶段:蓬勃发展时期(2019-2023)不断夯实技术研发壁垒,积极开拓产品应用 领域。上市以来,公司进一步完善光学仪器技术布局,积极投资建设新厂区推动产能提 升,持续领跑核心光学元组件细分领域。2019 年公司继续为“嫦娥四号”制造降落相机 镜头和星载光学镜头。同时,公司推动光学仪器产品在生命科学领域、工业检测领域和 医疗领域的应用,紧抓激光雷达业务板块增长红利,布局五年战略规划,把握发展机会。 此外,公司持续专注技术研发创新,自上市以来四个 IPO 首发募投项目稳步推进,规划 投资总额达 4.87 亿元,截至目前已募投规模达 3.01 亿元,有序加快新产品落地。
公司产品矩阵丰富,用途广泛。主要产品包括光学显微镜、条码扫描仪镜头、平面光学 元件、专业成像光学部组件,属于光电行业的中游光学元件组件和下游光学整机产业, 分为光学仪器和光学元件零组件两大产品系列。 光学仪器方面,公司至今已研发超百款显微镜系列产品,分布于激光共聚焦、生物显微 镜、体视显微镜等十大领域,在生命科学、医疗、工业检测、宝石鉴定和教学研究有着 广泛应用,客户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总医院、瑞金 医院、长春长光华大智造、日本尼康、徕卡显微系统、OPTIKA、Accuscope 等国内外知 名院校及企业。
光学元件组件方面,公司产品主要有条码扫描仪镜头、专业成像光学部件以及平面光学 元件,应用于条码扫描仪、机器视觉、车载光学/激光雷达、专业影像等领域,主要为新 美亚、霍尼韦尔、NCR、康耐视、美国捷普、Blackmagic Design、索尼、得利捷、徕卡 相机、德国蔡司、科视等企业提供光学镜头及元件产品。
光学仪器包括显微镜、互动教室以及偏心仪、激光共聚焦、生物显微镜,多用于实验室 研究,体视显微镜可用于尖端生命科学和工业测量观察,宝石显微镜专门用于宝石鉴定, 金相显微镜适合作材料内部组织结构分析,偏光显微镜可应用于建筑、材料分析、半导 体生产和检测等工业领域,也适用于法医学、医学检验、生物研究等自然科学领域,测 量显微镜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的检测,数码显微镜可用于教学和科研。互动教室 的教师端和学生端均采用高清数码显微镜,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可以实时评测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并且提供多样化的班级管理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及品质。偏心 仪有反射式和内调焦透射式两种,可以高精度测定各类球面透镜光轴的偏心量。
公司可以提供的光学元件组件包括条码扫描仪镜头、平面光学元件、专业成像光学部组 件。条码扫描仪镜头是条码扫描仪核心部件,其成品广泛应用于零售、金融、邮政、仓 储物流、工业、医疗卫生等行业。平面光学元件包括玻璃球面镜片、滤光片、窗口、塑 料镜片,专业成像光学部件包括机器视觉镜头、物镜、目镜、星载镜头、车载镜头,这 些光学元部件主要应用于车载光学、机器视觉、专业影像等领域。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管理层控股比例较高。永新光电实业有限公司持有永新光学 29.16% 的股份,是永新光学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永新光学董事长曹其东家族。此外,曹 惠婷间接持有安高国际资源有限公司 100%股权。曹惠婷为曹其东兄长之女儿;毛磊的 配偶及儿子持有共青城波通投资合伙企业 100%的股权;毛磊持有厦门新颢投资合伙企 业 41.10%份额。我们认为,公司管理层控股比例相对较高,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有利 于公司做出一致决策。子公司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永新光学拥有 3 家全资子公司、1 家控股子公司和 1 家参 股公司,其中南京永新主要是做光学仪器和光学元组件的研发制造,永新诺维主要从事 仪器仪表等光学产品的销售及自营和代理进出口业务。
公司五年计划彰显未来成长信心,员工持股有序推行,深度绑定企业利益。公司于 2020 年年报提出五年战略规划(2021 年-2025 年),该规划指出公司未来以显微镜、光学元 组件业务板块为核心,计划 5 年内实现 5 倍产值规模和 5 倍效率。产能方面,2021 年 公司新建厂区全面投入运营,四个 IPO 首发募投项目全面完成,公司产能得到大幅提升。
业务方面,公司在传统业务基础上积极把握科学仪器高精度、自动化、智能化趋势和光 学元组件在物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方向,2022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 入及利润均保持稳健增长。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公司设立厦门新颢 投资合伙企业作为员工持股平台。2022 年,公司通过实施员工持股平台减持、限制性股 票激励计划第二期解禁等举措,为 91 名激励对象实现股权兑现,提升了核心人才团队 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
董事长曹其东先生系曹光彪先生之子,自 2007 年 3 月起任公司董事长,曾任香港港龙 航空有限公司董事,深圳永新印染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毛磊先生是公司关键核心人物,自 1997 年进入公司工作,曾任南京 江南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主办设计员、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总工程师,拥有 较强的技术背景及丰富的管理经验。 联席董事长、总经理毛磊先生公司管理团队多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并任职多年,具有专 业的技术视野和对公司长远的战略规划,保证了公司在技术与管理两大层面均能保持高 质量稳步发展。
2022年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稳健。2022 年全年实现营收 8.29 亿,同比增长 4.27%; 实现归母净利润 2.79 亿,同比增长 6.70%,主要因为平面光学元件受下游需求暂时性放 缓,但是公司高端显微镜业务保持快速发展。2023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88 亿元, 同比下降 9.96%;实现归母净利润 0.47 亿元,同比下降 12.26%,主要系光学元件组件 下游景气度放缓。
拓展新业务领域,紧握车载光学市场发展机遇,公司业绩增速可期。近年来,永新光学 作为光电行业多个细分领域国际知名企业的关键光学部件核心供应商,公司不断拓展车 载光学、激光雷达、医疗光学、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领域。特别是车载光学/ 激光雷达领域,车载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是高级驾驶辅助驾驶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核 心部件。我们认为,随着自动驾驶市场的深入发展,以及激光雷达在机器人市场、涉及 智能城市、智慧交通的车联网市场的进一步应用,该版块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核心增长点 之一。
平面光学元件和显微镜系列产品齐头并进,协同发展。从产品分类来看,平面光学元件 对营收的贡献呈上升趋势,由 2018 年的 52.6%上升至 2022 年的 54.10%,显微镜对营 收贡献常年维持在 40%上下。主要系公司业务布局从条码扫描等传统业务向人工智能等 新兴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产品体系不断完善,目标客群不断丰富。从地区分类来看,境 内销售营收占比2017 年-2022 年不断增长,由2017 年的34%上升至2022 年的48.0%, 得益于高端显微镜单台价值量高,且国内政策利好促进境内业务提升。
依托技术积累打造自主品牌,不断开发客户资源。公司凭借光学精密制造领域数十年的 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先后打造“NOVEL”、“NECOPE”、“江南”等自主品牌,以客户 需求为导向,持续投入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在显微镜领域,公司客户主要为清 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总医院、瑞金医院、长春长光华大智造、日本尼康、 徕卡显微系统、OPTIKA、Accuscope 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医院及企业;在光学元组件领 域,公司客户主要为新美亚、霍尼韦尔、NCR、康耐视、美国捷普、Blackmagic Design、 索尼、得利捷、徕卡相机、德国蔡司、科视等。
2017-2022 年,公司毛利率维持相对稳定,净利率稳步增长。公司近五年来毛利率始 终保持在 40%以上,主要得益于公司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品牌形象,粘性客户群体为公 司提供了良好的订单保障,使自身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公司整体净利率稳 中有增,特别是 2019 年-2021 年增幅明显,两年累计增加 8.56pct,主要得益于政府补 贴、投资收益及资产处置收益带来的收入增加。2022 年销售净利率较 2021 年提升0.76pct,盈利能力稳步增长。
分产品看,平面光学元件毛利率略高于显微镜系列产品。2017-2022 年,公司平面光学 元件毛利率保持在 40%以上,主要是公司光学元组件产品结构向高端镜片、镜头等高附 加值产品积极调整,迎合市场发展机遇;显微镜系列产品毛利率由 2017 年的 32.52%稳 步提升至 2022 年的 40.19%。主要得益于永新光学不断拓宽显微镜产品应用领域,加强 高端显微镜的研发,目前成功应用于生命科学、工业检测、教育等领域,客户需求覆盖 范围更加广泛。 分地区看,境内外业务毛利率基本持平。2018 年-2022 年境内外业务毛利率几乎持平, 其中 2020 年境外业务毛利率一度领先境内业务,主要得益于 2019 年人民币汇率持续走 强,永新光学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端显微镜代工企业在定价权上占据主动地位,海外 业务营收显著增加。
永新光学 2018 年-2021 年整体费用率较为稳定,2022 年总费用率大幅下降。2018 年-2021 年,公司费用率维持在相对稳定区间,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研发、运营中精进 流程管理,不断推动精益生产,提升制造效率和运营效率。其中,2020 年总费用率有小 幅上涨,主要是该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放缓所致。2022 年总费用率为 12.30%,同比 2021年(18.62%)下降 6.32 pct,系人民币持续贬值汇兑收益增加使财务费用减少。 相较于可比公司,公司注重研发投入,2023 年 Q1 研发费用率超过 10%,仅次于蓝特光 学,整体费用率位于行业中上水平。
“五年五倍”目标战略进行时。根据公司 2020 年年报披露,公司制订完成新的五年战 略规划(2021-2025 年),明确以“赋能型精准突破式发展战略”为总体发展战略,计划 通过 5 年时间,实现 5 倍产值规模和 5 倍人均效率,该战略目标有利于公司快速抓住高 端显微镜的国产化替代和工业智能化及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契机。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打造完备核心技术研发体系。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高端显微 镜制造能力的企业,并在条码镜头组装,激光雷达核心光学元部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公司不断增加研发投入,2022 年研发投入 0.79 亿元,同比增长接近 10%。拥 有研发场地 4000 多平米,已打造出一支拥有 292 名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队伍,研发人 数占比超过 20%。同年,公司引进技术研发骨干十余人,为未来的技术储备提供了有力 保障。
此外,公司还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显微科学仪器研 究院,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合 作关系,与浙大宁波“五位一体”校区教育发展中心、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合作共建浙江 大学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公司向光电分院提供科学研究场所、检测设备和企业师资支 撑,实现产、学、研、政资源协同和先进技术转化。
产学合作攻克多项关键技术,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当前,公司掌握了超分辨 显微系统的大数值孔径物镜、高性能荧光滤光片、FSED 超分辨显微系统等核心部件设 计与制备技术,攻克了 NCF950 激光共聚焦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曾先后承 担“嫦娥二、三、四号”星载光学监控镜头的制造,承制国内首台“太空显微实验仪”, 为空间站航天医学、太空生命科学等技术研究提供支撑。 近年来,公司连续承接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 攻克多项关键“卡脖子”技术,推动我国科学仪器实现国产化高端替代。截至 2022 年 末,公司拥有专利 160 项,其中发明专利 39 项,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也为国家空 间科学战略和科学仪器强国战略提供了有效支撑。
在产业链上游,即光学材料行业,以光学玻璃为主,处于充分市场竞争状态,没有垄断 型厂商。 在产业链中游,即光学元件组件行业,是光电技术结合最紧密的部分,利用光学原理进 行各种观察、测量、分析记录、信息处理、像质评价、能量传输与转换等光学系统中的 主要器件。光学元件组件作为能够承担光的传输、控制及承载技术信息的光学基础产品, 是制造各种光学仪器、图像显示产品、光学存储设备核心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领 域的生产企业多为光学厂商和电子厂商的结合,需要根据光学电子厂商的要求设计加工 生产,进入门槛较高。
在产业链下游,即光学整机行业。随着光电技术的逐渐发展,衍生出诸多光电产品,既 有手机、相机等传统市场,又有激光雷达、车载镜头、机器视觉、AR/VR 等新兴市场, 行业增长潜力巨大。这将进一步带动整个光电产业发展,拉动光学元件组件行业的增长。
镀膜技术是光学企业技术核心之一。光学镀膜是指在光学零件表面上镀上一层(或多层) 金属(或介质)薄膜的工艺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减少或增加光的反射、分束、分色、滤 光、偏振等要求。镀膜是车载镜头前片、激光雷达等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 镜头工作稳定性和成像质量,镀膜层数和应用场景是两大技术难点。其中,镀膜层数越多,透光效果越好,而镜头售价也越高;随着应用场景对元件防尘、 防水、耐磨性能提出新的要求,镀膜所需承担的功能边界被进一步拉宽,镀膜的技术壁 垒将在其功能边界的延展过程中也进一步提高。
公司镀膜技术积累深厚,技术复用可快速切换新兴赛道。公司在显微镜和光学元件领域 深耕多年,掌握光学核心技术能力—镀膜技术,具备快速切入激光雷达和车载镜头等下 游新兴应用的能力。公司在 2011 年就掌握了磁控溅射镀膜的技术专利,镀膜层数可达 200 层,远超一般几十层的水平,2014 年引进美国光学精密镀膜领域知名专家张克奇博 士。 此外,公司在高陡度、深截止滤光片镀膜技术、硬质镀膜技术、防水镀膜技术等方面储 备充分,令光学元件具备防磨损、防雨淋、高透光的性能特点,高度适配车载等新兴场 景下光学元件的应用要求。其中防水镀膜技术,截止深度大于 OD6,泼水角可达 115 度, 达世界先进水平。
介入激光雷达领域较早,与 Quanergy 建立密切合作。早在 2015 年发行人为 Quanergy 试制生产自动驾驶使用旋转测试的激光雷达镜头,2016 年试制固定式激光雷达镜头,未 来随着全球车载镜头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司与其业务往来将进一步提高。2017 年公司已 取得 Quanergy 的小批量生产订单。2018 年 Quanergy 向公司下达了 25,000 个激光测距 镜头的订单。光学镀膜方案兼具性能和成本优势,成为激光雷达技术标配,公司有望顺利切入新兴市 场。以激光雷达视窗为例,视窗要保障特定波长激光能顺利透过,同时还要起到过滤杂 散光、在恶劣天气下化冰除雾等作用。而在视窗的三种主流制造方案中,光学镀膜方案 相比其他方案更具性能和成本优势,公司在镀膜领域的技术积淀降低了赛道转换难度, 使得公司具备顺利切入新兴市场的优势。
显微镜种类繁多,光学显微镜应用最为广泛。显微镜用于观测肉眼难以识别的微小物体 (粒径为 1μm 及以下),其种类繁多,按照显微原理可分为偏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数码显微镜等,分别可用于不同领域。其中,光学显微镜应用最为广泛, 可用于包括微生物学,微电子学,教育机构的实验室以及药物研究、药物诊断等领域。
全球光学显微镜市场规模稳定增长。随着显微镜在教学、生命科学、纳米技术以及半导 体技术等领域的渗透,预计全球显微镜市场规模将持续提升。光学显微镜是显微镜市场 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有望随之提升。Research And Markrt预计2030年全球光学显微镜市场规模增长至38.23亿美元,CAGR=5.6%,2023年全球光学显微镜市场规模 约在 26 亿美元。
我国中高端显微镜市场有望受益。随着国内高端产品的升级替代,我国中高端显微镜市 场前景巨大,产业增速有望进一步走高。根据 Reportlinker 数据显示,中国光学显微镜 市场规模 2030 年将达到 10 亿美元,CAGR=7.4%(2022-2030),可推算出 2022 年中 国光学显微镜市场规模约为 5.65 亿美元,高于全球光学显微镜市场复合年均增速 (CAGR=5.6%)。未来随着国内外显微镜在教学、生命科学、纳米技术以及半导体技术 等领域的渗透,以及国内显微镜产品的升级替代,我国显微镜产业特别是中高端领域前 景巨大。
政策出台支持科学仪器发展,显微镜迎来国产替代利好政策。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各 项政策支持科学仪器的发展,明确规定政府机构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 100%采购国产生物显微镜、手术显微镜和数字切片扫描系统;50%采购国产荧光(生 物)显微镜。我们认为,在利好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国中高端显微科学仪器将迎来重要 发展机遇。万亿贴息贷款政策驱动高校仪器采购量增加,利好公司长期发展。2022 年 9 月 7 日国 家推出贴息贷款政策,决定对高校、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医院、地下综合管廊、新型 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 中央财政贴息 2.5 个百分点,期限 2 年。9 月 28 日政府再次推出 2000 亿元贴息贷款政 策。永新光学高端显微镜产品位列补贴范围中,将利好公司中长期发展。
我国是世界显微镜生产大国,出口显微镜单机价值量远低于进口,高端产品存在市场空 缺。我国作为全球显微镜生产大国,每年约有 70%左右的显微镜用于出口,整体出口均 价远低于进口价格,导致实际进口金额超出口金额两倍以上。就我国复式光学显微镜及 零件整体进出口金额变动而言,进口金额近年来整体高于出口两倍以上,保持在 5.5-7 亿美元之间,出口金额保持在 2-3.5 亿美元之间,进出口金额缺口较大,高端产品存在 较大市场空缺。
高端显微镜仍主要由海外企业主导,国产化替代加速进行时。长期以来,高端显微镜市 场被徕卡显微系统、蔡司、尼康、奥林巴斯等德国和日本传统光学企业垄断,我国生产 制造主要以中低端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内需求带动技术和制造设备领域持续突破,我国 在高端光学显微镜领域取得不少进展,诸如麦克奥迪、舜宇光学科技、永新光学等企业 逐步发展并具备高端显微镜生产制造能力。
国内光学产业技术能力大幅提升,高端显微镜国产替代加速。光学显微镜高端产品由日 德企业占据,国内企业占据中低端市场并逐步走向高端。其中,舜宇光学、麦克奥迪、永新光学、凤凰光学等中游国内企业近年来技术快速突破,已具备国际企业技术比肩能 力。未来随着政府以及私人机构加大纳米技术、半导体等新兴应用领域的研发投资以及 生命科学领域的蓬勃发展,高端显微镜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加,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实现。
公司快速切入高端显微镜市场,是国内少数能够实现批量制造的企业之一。公司于 2016 年主导承担的科技部“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仪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攻克大数值孔径复 消色差物镜、高截止深度荧光滤光片、单分子探测、荧光漂白后恢复等关键核心技术问 题。同时,公司已成功研发了 NE-900、NIB-900 等系列高端产品,这些常年被尼康及徕 卡显微系统等外国公司垄断的技术产品,系科技部认定的“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仪研究 及产业化”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具备切入高端显微镜市场的实力。截至 2022 年末, 公司生产的高端显微镜产品已实现数十台销售,试用客户超百家,范围已拓展至海外机 构。在检测领域,公司积极完善产品线,工业检测类显微镜营收同比增长 35%;在教学 领域,显微数码教学实验室产品快速增长,客户覆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
共聚焦显微镜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可能性大,公司产品价格优势显著。目前国内科 研市场共聚焦显微镜还是以进口品牌为主,徕卡/蔡司/奥林巴斯/尼康占据 87%市场份额。 共聚焦显微镜价格主要集中在 150-350 万之间,价格在 200 万元以上的占比为 66.6%, 300 万以上的占比约为 35%,平均值为 260 万元左右,且绝大部分为进口品牌。永新光学 Nexcope 共聚焦显微镜 NCF950 作为中国首台商业化四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价格区 间在 100-150 万元,明显低于市场同类进口产品,价格优势显著。
在光学显微镜领域,公司把握两大发展核心主线。 在高端市场,永新光学创立自主的 NEXCOPE 品牌,为科研及医疗机构提供一系列高品 质显微镜,满足科研工作者、病理医师的各种显微需求。据公司 2022 年报披露,高端 光学显微镜品牌 NEXCOPE 系列产品营收突破 1 亿元,同比增长近 70%,其中科研用高 端显微镜增长超 100%。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接近国际竞品水平,得到高校及医院试用客 户认可。数字切片扫描仪、818 大变倍比体视、NCM 细胞成像仪等新品已完成商业化样 机和客户使用。 在中低端市场,公司大力开拓东欧市场、第三世界国家等新兴市场,并快速扩大市场份 额,稳步发展“江南”品牌,主打国内普教、高教、医疗、工业及网销的中低端市场。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智能汽车时代的核心驱动力和重要载体,它通过整车配置 的传感器收集车辆周围的物体数据与信息,并在极短时间内进行处理,以判断是否存在 潜在危险并将结果在第一时间反馈给驾驶员,保障出行安全。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 升级,各车企正在从低等级自动驾驶向高等级提升。根据佐思汽研数据显示,国内乘用 车L2 及L2+装配率快速提升,其中L2 从2021 年1 月的15%,上升至2022 年9 月29.5%。 L2+也从 2021 年 1 月的 1.2%提升至 2022 年 9 月的 7.8%。
汽车智能化加速推进,激光雷达方案优势明显。当前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已成汽车 产业的发展趋势,智能驾驶可分为感知-决策-执行层三个层级,感知层主要的传感器有 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和红外传感器。相比于其他传感器,激光 雷达优势在于可以生成三维的位置信息,快速确定物体的位置、大小、外貌和材质,在 此同时还能获得数据形成精确地数字模型,同时避免光的影响,不足是成本较高且易受 恶劣天气影响。随着驾驶向着自动化发展,激光雷达在精度和分辨率综合优势最强,是 最适合自动驾驶的传感器方案。激光雷达产业链上游包括激光器、探测器、FPGA、模拟芯片、光学部件等;中游为激光 雷达和软件系统;下游应用于汽车、机器人、工业、测绘、军事等领域。
产业链上游发展迅速,激光器、FPGA 芯片、模拟芯片市场规模稳步增加。其中,中国 激光器市场规模 2020 年达到 109.1 亿美元,占全球激光器市场 66.12%的份额。预计 2022 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达到 147.4 亿美元。FPGA 的应用场景较多,受市场需 求影响,中国 FPGA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由 2017 年的 80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21 年约 175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1.61%,2022 年达 190 亿元。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在全球 范围占比达 50%以上,是全球最主要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且增速高于全球模拟芯片市 场整体增速。
激光雷达市场景气确定,增长空间打开。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升级,受无人驾 驶车队规模扩张、高级辅助驾驶中激光雷达应用渗透率提升、以及服务型机器人及智能 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预计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实现快速扩容。据 Frost&Sullivan 显示,2022 年全球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到 40 亿美元,2026 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 将达 431.8 亿元。激光雷达车型落地方案明确,元部件厂商收益实现增长。奔驰 S、宝马 ix、蔚来 ET7、 小鹏 G9、理想 X01 等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高级别智能车交付在即,激光雷达整机实现 量产上车,进而带动上游已获定点的零部件厂商实现放量增长。
激光器和光学组件是当前规模应用的机械及半固态激光雷达 BOM 核心。根据 Systemplus Consulting 数据,4 线转镜式激光雷达 SCALA(4 路 905nm 激光)的激光源 BOM 占比 23%,转镜机械单元 BOM 占比 13%;双楔形旋转棱镜激光雷达 Livox 的激光 源 BOM 占比 7%,光学组件 BOM 占比 54%。因此,尽管激光雷达的 BOM 构成会随着 技术细节产生差异,但可以确定激光源和光学组件是机械式和半固态式激光雷达 BOM的 核心组成。
激光雷达镀膜存在技术壁垒,公司依托镀膜技术优势顺利入局。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激 光雷达光学元组件业务的光学公司之一,具备先发优势。截止目前,公司已开发出多款 应用于机械旋转式、半固态式、固态式车载激光雷达光学镜头与光学元件,与禾赛、 Innoviz 等国内外多家激光雷达方案商建立合作,并已进入麦格纳制定产品供应商名单。 此外,公司还将激光雷达客户群体扩展至轨道交通和工业领域,将产品从以光学部件为主扩展至激光雷达整机代工,公司激光业务对业绩的贡献也将快速增长。
L2-L5 升级推动车载镜头需求数量增加,新款智能车摄像头用量不断上升。一方面,随着 汽车自动驾驶级别上升,摄像头平均搭载数量在不断提高。在自动驾驶分类的六个级别 中,L0-L1 级别用量是 0-1 颗;L2 用量为 1-3 颗;L3 用量 3-8 颗;L4 用量 8-12 颗。另 一方面,根据智能汽车功能的不断优化,在 L4-L5 成为主流车型后,车载摄像头的平均 搭载量还将进一步提高。
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放量增长,国内市场随着车载摄像头出货量增长打开成长空间。 汽车产量的稳步提升,以及智能驾驶市场的兴起,车载摄像头需求将不断扩大,带动车 载摄像头出货量增长显著。据 Frost&Sullivan 显示,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由 2017 年 的 85.4 亿美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143.6 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13.87%;据 OFweek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由 2017 年的 1690 万颗增长至 2020 年的 4263万颗,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36.1%,2022 年我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将达 6131 万颗。
车载镜头前片是车载镜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工艺上较普通镜片要求更高。车载镜 头前片难点在于模造技术、光学镀膜、可靠性及一致性认证。由于车载镜头运行时间长, 且易遭受颠簸、震动、极端天气(温差,风雨雪等)的影响,工作环境更为恶劣,这就 需要车载摄像头在各种极端环境下,依旧能够保持自身的功能和采集稳定的数据。此外, 自动驾驶中摄像头能否正常运行,直接涉及到用户生命安全的问题,这就对产品的性能 和稳定性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公司产品具备从镜片至镜头垂直拓展能力,顺利实现镜头前片量产并切入车载镜头市场。 公司凭借先进的镜片加工工艺和镀膜技术,成功切入附加值更高的车载镜头前片领域。 公司 IPO 募投布局车载镜头项目,截至 2021 年 11 月 30 日,“车载镜头生产项目”已经 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生产能力达到项目规划。2021 年,公司车载镜头前片订单突破 80 万片/月,是索尼的核心供应商,后续为切入普通车载镜头组装业务打下基础。
条码扫描仪应用广泛,镜头占据核心位置。条码扫描仪广泛应用于零售、金融、邮政、 仓储物流、工业、医疗卫生等行业,主要类型有手持式条码扫描仪、固定式 POS 扫描器 和工业类扫描器。手持式条码扫描仪具有配置成本低、安装简易、使用灵活等优点,广 泛应用于零售、金融、邮政和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固定式 POS 扫描主要运用于大型商 超、百货等零售领域,具备速度快、通过率高、操作便捷等优点。工业类扫描器主要针 对环境较为严苛的工业领域,对识别速度、准确率、耐用性有更高的要求。
条码扫描下游应用拓展,市场空间巨大。条码扫描从商超等传统应用场景,逐渐渗透到 工业 4.0 等自动化的应用场景。传统条码扫描主要使用在于商场、POS 机、快递物流等,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推进,条码扫描开始在工业 4.0 等自动化场景中扮演重要角色。 据恒州博智预测,2020 年,全球 PDA 条码扫描器市场规模达到了 21.76 亿美元,预计 2027 年将达到 33.73 亿美元,2021-2027 年 CAGR 为 6.25%;2020 年,中国 PDA 条码 扫描器市场规模达到了 3.88 亿美元,预计 2027 年将达到 7.08 亿美元,2021-2027 年CAGR 为 8.74%。
公司条码扫描技术优势明显,为国际知名条码扫描仪部件供应商。公司条码扫描技术处 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优势明显。公司条码扫描仪镜头在商超、金融、政府、物流、工业、 服务机构等对扫描设备识别速度、准确率、耐用性要求更高的中高端市场占据主要份额。 后疫情物流管控需求增加+工厂智能化改造加速,条码扫描仪需求快速增长。
机器视觉应用广泛,镜头是机器视觉的核心部件。机器视觉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眼来进行检测和判断,大范围的应用于工业、服务业和科研领域。机器视觉系统通过图像传感器将被 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数据,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机器视觉系统的图像传感器包 括镜头、光源、光源控制器、相机等,镜头的选择是机器视觉能够高效运行的关键之一, 对成像质量及清晰度有较高要求。
下游应用领域拓展推动机器视觉行业整体发展。从行业和产品属性综合来看,机器视觉 在 3C 电子行业应用最为成熟,3C 电子的行业属性及产品属性都决定了机器视觉在该行 业的渗透率将会更高。同时,目前我国机器视觉已经在电子电气、半导体、汽车、印刷 包装、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产品方面,公司已与康耐视、Zebra 等知名公 司达成深度合作。其中,与康耐视合作的全球首款双液体变焦镜头已完成规模化应用的 准备阶段,将于 2023 年开始量产。随着消费类电子、汽车等制造业对制造精度等要求 的持续提高,将持续不断的增加对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预计将进一步推动机器视觉行业的整 体发展。
机器视觉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张,Markets and Markets 数据显示,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378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663 亿元,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机器视觉行业受到冲击,市场规模增速下滑 至 8.08%。然而,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下,随着主要国家的工业自动化水平稳步提升,机 器视觉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增速有望保持在 10%以上。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 测,2025 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达到 1276 亿元;2021 年至 2025 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将以 30.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5 年将达 364 亿元。
液态镜头可实现毫秒级对焦,性能优势明显。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品与镜头的工作距离会 因为产品的大小、流水线的运行而突然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镜头视野、光圈、焦距、焦 点的变化,最终影响图像获取和成像以及后续的运行。传统镜头的焦点的是固定的,凭 借机械组件的移动进行调整。当产品与镜头的工作距离发生快速变化时,焦点很难快速 调整对准;液态镜头采用自动对焦技术,以与人眼相同的方式调整镜头形变和弯曲,从 而完成动态自动对焦,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深度绑定 AI+机器视觉行业红利,液体变焦镜头完成开发有望带来新增长。公司是全球 第一家实现液态镜头批量生产企业,技术优势显著。基于液体变焦镜头在条码读取、包 装分类、安保和快速自动化等领域的优势,其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也将快速显现。 公司积极布局医学 AI 系统,成效初显。在生物医疗领域,公司与客户合作开发数字切 片扫描仪、染色体核型检测仪、AI 医疗辅助诊断系统等 AI 医疗检测仪器或系统,与美 国 BD 等世界知名医疗设备公司开始业务合作,有望成为未来业务新亮点。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